第五百一十二章 互依互存

月下三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小说网 www.58xs.io,最快更新纵横异界时空最新章节!

    阴阳转化与阴阳消长是密切相关的。阴阳的消长过程中寓有阴阳的转化,而阴阳的转化,又导致了阴阳的消长运动。

    如以四时寒暑的更替为例,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转化的起点,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

    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年。

    阴阳消长,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增长或消减的运动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双方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出现了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

    阴阳学说认为,阴阳双方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斗争,即处于“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不断变化过程中。

    就季节变化而言,由夏至秋,气候由热变凉,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由冬至春,气候由寒变暖,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就人体而言,功能(阳)的产生,必然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营养物质(阴)的化生利用又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这种一定范围的消长是正常的,如果一方消的太过,就会发生疾病。

    古人在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自身的观察过程中认识到,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都是不停地运动变化着的,如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寒暑的更替,风雷**的布施,以及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的规律性变化,都属于阴阳二气的有序的消长运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长壮老已的变化,也是机体内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有序消长变化的表达。

    因此,不论是自然界的还是人体内的阴阳双方,都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自然界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表现为四时寒暑的更替、日夜的短长等,而人与自然界的事物相通应,故人体内的阴阳二气也随自然界的阴阳二气的运动而有相应的变化。

    阴阳二气一日之内的盛衰与其一年四季的消长变化是相类似的,因而人体疾病的病理变化趋势也与一日之内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相一致。

    一般说来,阴阳的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数量上的减少或增多,故可视为事物变化的量变过程。阴阳的消长变化一般有两类不同的形式:一是阴阳的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二是阴阳的皆消与皆长。

    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具体可分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与阴长阳消、阳长阴消四种运动变化形式。它们主要出现在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过程中。

    如四时寒暑的正常更替,其机理就在于由于阴阳双方的对立制约所产生的消长变化:从冬至经春至夏,阳生而旺,阳制约阴而见阳长阴消;从夏至经秋至冬,阴生而盛,阴制约阳而见阴长阳消。

    再以人体的生理功能对自然界阴阳二气变化的适应而言,昼日阳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兴奋为主;夜间阴气盛,人体的生理功能也以抑制为主。

    子夜一阳生,日中阳气隆,阳生则制约阴,故出现阳气渐盛而阴气渐消的变化,机体的生理功能由抑制转为兴奋;日中一阴生,阴盛则制约阳,故出现阳气渐衰而阴气渐长的变化,机体则由兴奋转为抑制。

    前为阳长阴消的过程,后为阴长阳消的变化。

    在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亦存在着阴阳消长的变化。如人饱食之后,由于消化饮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即化生“精”必须以耗损一定量的“气”为代价,故为阳消阴长的过程。

    此时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加重能量的消耗。而在工作劳动时,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即精化为气,以支撑生理需求,此为阴消阳长的过程。

    在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和人体的病理过程中,也存在着阴阳的消长变化,但这并非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的正常消长,而一般是超出正常限度的盛衰改变。

    如夏天的过度炎热和干旱,是阳长阴消太过;冬日的过度寒冷和冰雪,是阴长阳消太过。春天当暖而反寒,是阳长阴消不及;秋日应凉而反热,则是阴长阳消不及。

    就人体的病理变化而言,阴阳双方中有一方过于亢盛,则可过度制约另一方,引起剧烈的阳长阴消或阴长阳消的病理变化;而其中一方不足,不能有效地制约另一方,可导致阳消阴长或阴消阳长的病理变化。

    但应注意,前面的阳长阴消和阴长阳消中的“长”,确实是绝对的增长;而后面的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中的“长”,仅是相对偏亢,而非绝对增长。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具体可分为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和阴随阳长、阳随阴长四种运动形式。这类消长变化形式存在于阴阳的互根互用过程中。

    如在四时寒暑的更替过程中,春夏期间,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而出现降雨增多,随着气候的转凉而雨雪亦少,即为阴随阳长和阴随阳消的正常变化。

    阴阳的皆消与皆长变化,也存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中。如人饥饿时出现气力不足,即是由于阴(精)不足不能化生阳(气)而致阳亦不足,属阳随阴消的阴阳皆消变化。而补充营养物质(阴),化生能量(阳),增长了气力,则是阴得补充又能生阳,属阳随阴长的阴阳皆长变化。

    阴阳的消长仅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种形式,而导致其消长变化的根本原理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和互根互用。阴阳的此消彼长和此长彼消,是建立在阴阳对立制约基础上的盛衰变化,而阴阳双方的皆消和皆长,是建立在阴阳的互根互用基础上的消长运动。

    在这里还必须提到阴阳互根。

    所谓阴阳互根,又称“阴阳相成”,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根,是阴阳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根据和条件。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为自身存在的前提和条件。阴阳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天与地、上与下、动与静、寒与热、虚与实、散与聚等等,不仅互相排斥,而且互为存在的条件。

    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阳蕴含于阴之中,阴蕴含于阳之中。阴阳一分为二,又合二为一,对立又统一。阴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各以其对立面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即阳依阴而存,阴依阳而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如上与下,升与降,寒与热,明与暗,兴奋与抑制等,都是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没有升就无所谓降,没有降也就无所谓升;没有明就无所谓暗,没有暗也就无所谓明;没有寒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寒。

    如此等等,都说明阴阳中的一方必须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阴阳依存互根的概念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以及人体的生命现象的观察与体悟,脱胎于阴与阳“相对待”的概念。

    阴阳的概念既然以相对待而生,从日光的向背这一相对待的概念而来,那么古人在观察到阴与阳相对立的同时,也必然体悟到阴与阳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

    既然阴阳是由一分为二相对待而来的,那么就必然具有能够统一的内在机制;阴阳既然具有相互对立的概念,就必然同时具有互根统一的关系。

    如上与下,动与静,升与降,左与右,寒与热,明与暗等等,都以相对待而言,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依存互根的,表达了阴阳的对立统一概念。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独阳”。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自然界则表现为各类植物或动物的不生与不长,在人体则表现为生生之机遭到压抑和破坏而发病,最终导致“阴阳离决”而死亡。

    阴阳的互源互用,是指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某些阴阳范畴还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人体内,生命活动的正常有序的进行,也体现出某些阴阳范畴的互源互用关系。以构成人体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精与气而言,精有形而属阴,气无形而属阳。精是体内液态精华物质,气是含有巨大能量的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