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业社会前的文化创意及特点

陈华文 / 著投票加入书签

58小说网 www.58xs.io,最快更新文化创意案例教程最新章节!

    如前所述,“文化创意”作为概念是在近代社会(也就是工业社会)才被认识和提起。但在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创意”概念产生之前,人类历史经历了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在内的漫长历史时期。这一时期虽然没有“文化创意”之名,但却有着“文化创意”之实,文化创意一直参与着社会历史的书写,只不过它们处于萌芽期和发展期。

    原始人是在文化空白的前提下创造文化,他们不仅学会了制造和使用工具(石器、弓箭等),而且发明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有了陶器,创造了原始的宗教及艺术,懂得了使用语言。不管这些文化创造在今天看来是多么的原始和粗糙,但是他们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付出难以想象的艰辛,也为后世的文化创造奠定了第一个基础。

    原始社会的文化创意体现在原始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中,文化创意像催化剂一样不断促使文化果实的孕育和成熟,虽然发展缓慢,但却瑰丽多彩。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紧紧围绕原始人的生存和生活来展开。不管是工具的制造,还是陶器的使用、语言的发明,以及各种艺术形式,如岩画、壁画、舞蹈等,都是和原始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文化艺术创造,首先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原始宗教的信仰及艺术创造,都是为了庇护自己的族群强大、平安,能够获得狩猎成功或祈求风调雨顺。此外,原始时期的文化创意具有大众性、集体性的特征。原始人取得的文化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个人意识尚没有觉醒。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文化创意只不过是自发的、偶然的、零散的,还没有成为自觉的思维活动,也没有形成专门从事文化创意的人群。原始人从事文化创意的种类和范围都是极为有限的,因为他们大多时候都是在空白处创建新东西。这对于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来就有限的原始人来说,无疑是极为困难的。他们也许在失败过无数次之后,才能往前走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可能要花费千百年时间。

    从原始社会后期定居农业出现之后,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人类历史一直停留在农业社会的阶段。在西方传统的发展理论中指工业社会之前的社会发展阶段,也就是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农业社会。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人类创造出了基于农业社会的灿烂文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代中国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它们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影响了整个世界。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发明了楔形文字、太阴历、60进位法。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发明了象形文字,太阳历,推算出了圆周率,建造了金字塔,制作了木乃伊。中国的青铜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声名远扬,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铸造技术凝聚着当时工匠的智慧和心血,很多器物的构造和艺术性都非常独特。如我们熟悉的四羊方尊、莲鹤方壶等作品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所有这些创造都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探索精神,他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了让后世赞叹的文化成就。在进入封建社会后,中国理所当然地成为世界文明的灯塔,中国的文化创造传播到世界各地。如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都产生于这一历史时期。

    农业社会作为世界历史中时间最漫长的阶段,横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阶段,人类文明处于有序发展期,文化创意的内容和范围更加宽泛。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切入,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了新的特点:

    一方面,由于国家机构的建立和社会阶级的分化,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和创造已经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文化创意有了辅助社会秩序建构的功能。国家的导向和统治阶级的文化品位,会直接影响到文化发展的方向。比如秦代统一中国之后,也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这对于中国文化和科技的规范化发展意义重大。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统一了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以后两千年的君王统治打下了基础。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佛教及佛教艺术在国内的命运。中国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西方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也都是既定时代国家意识的体现。

    另一方面,越到农业社会后期,尤其是封建社会,从事文化创意的人越来越精英化。重大的发明创造或者文艺创作,都是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学识的人创造的。特别是在文学艺术方面,集中了社会中主要的文化精英阶层。不管是唐宋的诗词绘画,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雕塑,都是社会精英所创造的,也主要是服务于社会精英的。从历史的发展角度看,越到农业社会后期,人们的文化创意能力越强,文化生产的速度和质量就越快越高。但由于农业社会都是以农为本,工商业不发达,文化产品和服务往往都为社会精英所垄断,因此文化创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依然没有被重视。